不敢相信! 摩根大通、巴克莱这些国际顶级投行,居然在咱们A股市场上偷偷买了一大堆1块钱的股票! 这不是我瞎说的,是他们自己二季度持仓曝光出来的。
想想都觉得魔幻,这些平时喊着价值投资、长期持有的外资大佬,怎么就看上这些低价股了? 申华控股、美克家居、普邦股份,这三家股价都不到2块钱,业绩也不算亮眼,但外资就是真金白银往里冲。
更让人想不到的是,外资买这些股票还真不是瞎买。它们专门挑那些有热门概念的,比如国企改革、新能源车、人工智能,而且都是长期横盘没怎么涨的。 看来外资也学会咱们A股炒概念的那一套了。
不光外资在买,咱们国内的牛散也跟着凑热闹。 张素芬这个名字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,这可是个有名的牛散,她就和香港汇丰、摩根士丹利、巴克莱这些外资机构同步买进了海鸥住工、劲嘉股份这些低价股。
海鸥住工这家公司做智能家居的,海外业务占了四成多。 今年上半年美国新房卖得不错,直接让公司的海外订单多了两成。 外资和牛散可能就是看中了这个回暖的信号。
劲嘉股份也很有意思,以前是做烟标印刷的,现在忙着搞新型烟草。 虽然新业务还没赚钱,但上半年收入直接翻倍了,这个故事资本挺买账的。
医药股更是外资的重灾区。 丰原药业不到6块钱,摩根士丹利和巴克莱银行都挤进了前十股东。 尚荣医疗才3.5元,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重仓拿着。 沃华医药5.5元,摩根士丹利是第九大股东。 鲁抗医药不到10块,摩根士丹利买了292万股。
国家队也没闲着,汇金和外资一起布局了一些低价医药股。 红日药业4块3左右,汇金持股1.15%,社保基金也拿了0.82%,北向资金还有2.1%的仓位。 康恩贝4块7,证金公司拿着1.48%的股份,北向资金和高盛也都进场了。
军工里的低价股也被外资盯上了。春兴精工4块4毛6,高盛减了仓但还留着205万股,巴克莱新买了173万股。 按一季度的均价算,新进的外资还亏着10%左右。
曙光股份3块5毛5,高盛新进了378万股,现在是第十大股东。 这家公司有点特别,做特种车的,军品包括运油车、加油车这些。
林州重机4块零3,摩根斯坦利又加仓了100万股,总共拿着337万股,是第六大股东。 加仓的部分差不多亏了10%。新锦动力4块9毛5,巴克莱新进了427万股,这次赚了,差不多有50%的盈利。
外资这么买低价股,其实有他们的逻辑。 一方面是看估值和成长的性价比,有些公司股价低但基本面不差,业绩能稳定增长。 另一方面是看行业景气度,化工、医药生物、机械设备、电力设备这些板块都是外资重点看的。
政策红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 汇金和外资一起重仓的低价股里,不少是国企改革概念的,一旦改革红利出来,股价可能就会爆发。
现在市场资金确实在转向,那些以前没人看的低价股,成了外资抢筹的目标。 A股市场高低切换很明显,国家队和外资都在布局5元以下的股票。 市场进了“牛市第二阶段”,资金从高位题材向低位滞涨板块转移。
外资真的在狂买A股。 到8月18日,QFII已经重仓超过70家A股公司,持仓市值有68亿元。 二季度新进了28家企业前十大股东,喜欢汽车、医药和科技这些领域。
高盛的数据更吓人,8月对冲基金净买入中国股票创了7周新高,多空比干到了9:1。 空头回补占了42%,韩国散户今年已经买了245亿中资股。 小米、腾讯、比亚迪被扫货式加仓,立讯精密这类消费电子龙头更是被外资包场买入。
外资这么疯狂背后有三个原因。 一是估值洼地效应,A股平均市盈率才14倍,蓝筹股息率超4%。 二是政策红利释放,“反内卷”政策让光伏、水泥、化工这些行业开始整合。 三是技术突围破局,DeepSeek-V3大模型、半导体芯片、新能源技术有突破。
增量资金也不少。 居民存款可能在搬家,55万亿超额储蓄现在只有22%买股基,牛市时能到30%。 两融余额突破了2.1万亿,要是占市值比从2.1%加到历史高点3%,还能再进来8500亿。 全球资金也在再平衡,外资对中国配置才6.6%,MSCI权重是17%,中间有10%的空间[citation:8》。
不过风险也不是没有。 韩国散户平均用1.5倍杠杆,有些家庭甚至3倍押注个股,急跌可能会爆仓。 两融余额虽然增长,但融资买入占比快碰到10%警戒线了。 外资在狂买,国内散户却赎回了1402亿基金,存款还在增加。 单日成交额破过2.8万亿,60%交易量扎堆在科技股,寒武纪换手率超过30%。
机构给出了“532阵型”的建议:50%高股息蓝筹稳底盘,30%押注AI/机器人产业趋势,20%现金防身。 有些外资还在港股悄悄布局,恒生科技指数挂钩的ETF上半年净流入超70亿美元,腾讯、小米这些科技巨头成了新宠。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
炒股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